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

中小型企業貸款的諮詢管道

許多想要知道中小型企業貸款的人

會用中小型企業貸款去尋找

目的是要讓自已能夠順利的借到錢

甚至可以拿到較優惠的條件

如果你想要學會的話中小型企業貸款

不妨看看我這篇文章 給自己多一個選擇

 OK文案圖片4.png   

馬政府加入亞投行(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)犯了三個嚴重錯誤: 1.總統黑箱作業,事前未經行政立法部門和公眾徵詢同意。 2.矮化國格,中華台北,經由中國國台辦遞交意向書。 3.深陷於『一中市場』迷思裏,更惡化台灣的分配正義。相關詞: 中小型企業定義,中小型企業,中小型企業有哪些,台灣中小型企業,中小型企業網路大學 台灣加入亞投行,扮演中小型企業貸款的是出資方的角色。過去台灣曾加入日本主導的亞銀,最後一筆借款已是60年代。現在台灣中央銀行外匯存底超過4000億美金,世界第3。台灣對中國是資金輸出國,台商歷年投資中國總合早就超過亞投行1000億美金的規模。台灣沒有借錢的理由,只有出錢的責任。 但亞投行中國出資超過50%,中國勢必主導,藉由貸款時的搓商直接『指導』或『干涉』他國內政。1997年,韓國金融風暴,外匯存底只剩39億美元,向IMF(國際貨幣基金)申請緊急貸款,以美國為主的IMF粗暴干涉韓國經濟政策。台灣加入亞投行,不可能有這種影響力。而國對國貸款政治性十足,金融利息很低,也無利可圖。 分析起來台灣加入亞投行只有在國際上『交朋友』的好處,但這點也被馬英九的黑箱決策和矮化國格蹧蹋光了。美國日本拒絕加入亞投行,對馬英九的傾中和一中市場迷思會更加深疑慮,也會擔心台灣成為島鍊戰略破口,加入亞投行不利台灣對美日關係。蔡英文要訪美,『亞投行』一定是必考題。小英要當總統,得到美日支持相當重要。 Money Talks,金錢掌控話語權。台灣在2005年受IMF的影響,把GDP(國內生產總值)的計算由『現金制』改為『權責制』,台商在中國賺的錢,在企業帳上認列不必匯回,也可以算入台灣的GDP成長數字。因此國家每年告訴我們經濟成長只是虛幻,事實上海外(中國)生產所得已占GDP的一半。電子業「台灣接單,中國生產」,2013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匯回台灣金額比率只有3.5%。更慘的是,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降至43.8%,創下史上最低,而營業盈餘比重則攀升至34.6%,史上最高。也就是說,一中市場後,員工賺到的變少,都跑到大股東口袋裏了。如果回到1996年,員工報酬在GDP占比50%的年代,現在每人平均加薪約8,000元。 從歷史上來看,台灣過去從中小型企業貸款未在『一帶一路』的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圈裏面。明清時早先實施海禁,寸板不許下海,台灣和中國間是靠走私海盜維持地下貿易。鄭和下西洋並沒有經過台灣。清治時期,漢人要移民台灣有渡台禁令嚴格管制,不准攜帶家眷,多是羅漢腳偷渡。1895年甲午戰爭後,清廷因根本不重視台灣乾脆割讓給日本。日治時期經濟以台日間為主,日本幫台灣完成基礎建設,台灣提供日本大量農林產品。而國民政府來台後更長年和中國隔絕,靠中小企業和全世界貿易,但台灣卻能一路發展成現代化國家,1970年代造就舉世驚豔的台灣經濟奇蹟。直到這十多年來深陷『一中市場』後,台灣國力才開始衰退。 駱芬美寫的『被扭曲的臺灣史:1684~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』有這樣的描述: 在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,台灣人就已經過著富裕的生活。她在書中提到,『1684年,臺灣被正式收入清朝廷的版圖後,一般人以為臺灣是個蠻荒初闢、亟待開發之地 。但在十一年後,《臺灣府志》提到:臺灣土地膏腴,沃野千里,漢人移民來臺後,不需要像在中國內地那麼辛勞,就可以有好的收成。也因此,當時的臺灣社會奢靡成風。當時台灣流通的貨物大部分由中國運來,雖然售價是大陸的好幾倍,但人們照樣購買。』 這是台語古諺:『台灣錢淹錢目』的由來。台灣不必要加入亞投行,經濟上更不能被『一帶一路』和『一中市場』所綑綁。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分配正義,改善年輕人的生活和相對剝奪感。最需要的是國家在國際上的尊嚴,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。 我反對馬英九加入亞投行的思維決策和過程,錯錯錯連三錯。台北市YouBike從4月1日起,取消前30分鐘免費的優惠,得收5元,新方案首日上路,雖然很多民眾都說沒關係,可以接受,但交通局統計,上午使用人次比起前一天少了兩成。使用者付費,未來是否會影響Youbike使用量,還得持續觀察。 來到Youbike租借站,不時有民眾拿出卡中小型企業貸款片借車還車,但過去台北市提供前30分鐘免費的優惠,4月1日起已經正式結束。 把Youbike推回車位,借出時間還不到30分鐘,螢幕就顯示扣款5元,使用者付費方案首日上路,根據交通局統計,上午6點到12點,共有1萬7000多人次借車,跟前一天同時段2萬1000多人次相比,使用量大約少了2成。 北市府交通局科長劉嘉祐:「在這個使用量的比較上,其實跟以往的比較,其實差異性我們是覺得還差不多,必須透過長時間觀察,才可以知道它的改善,或是它的變化情形是怎麼樣。」 台北市Youbike,每天平均有近7萬人使用,常常是一車難求,未來前30分鐘得多付5元,是否會影響民眾使用意願呢? 民眾:「如果說很短距離的,可能就不會用借,可能就會用走的,可是如果說像我是北醫的學生,所以我從北醫騎過來,我覺得5元可以接受。」 民眾對於使用者付費的方案,大多表示支持,但前半小時收費5元,到底會不會影響使用量,還需要一段時間持續觀察。(民視新聞張卓婷、吳宗哲台北報導)